直接名词解释

  • 求名词解释,外国

    外国(Foreign Bond) 通俗地讲,外国是指外国借款人(、私人公司或国际金融机构)所在国与发行市场所在国具有不同的国籍并以发行市场所在国的货币为面值货币发行的。对发行人来说,发行外国的关键就是筹资的成本问题,而对购买者来讲,它就涉及到发行者的资信程度、偿还期限和方式、付息方式以及和投资收益率相关的如票面利率、发行价格等问题。对于发行方式,现在有两种,其一是公募,另一种就是私募。公募指向社会上不特别指定的广大投资者进行募集资金。

  • 国债的名词解释?

    国债,又称国家公债,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国债是由国家发行的,是中央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是中央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由于国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
    国债
    是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中央发行国债的目的往往是弥补国家财政赤字,或者为一些耗资巨大的建设项目、以及某些特殊经济政策乃至为战争筹措资金。由于国债以中央的税收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因此风险小,流动性强,利率也较其他低。
    分类
    我国的国债专指财政部代表中央发行的国家公债,由国家财政信誉作担保,信誉度非常高,历来有“金边”之称,稳健型投资者喜欢投资国债。其种类有凭证式国债、记账式国债、电子式国债三种。
    简史
    我国最早是从清朝末期开始发行国内公债并大量举借丧权辱国的外债。 由中国领导的红色政权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也曾多次发行公债,如1932年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曾分2期发行总额为180万元的“革命战争短期公债”。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债发行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刚刚建立的1950年,当时为了保证仍在进行的革命战争的供给和恢复国民经济,发行了总价值约为302亿元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第二阶段是1954-1958年,为了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分5次发行了总额为3546亿元的“国家经济建设公债”。第三阶段是1979年以后,为了克服财政困难和筹集重点建设资金,我国从1981年起重新开始发行国债。截止到1995年,共发行了8种内债,有国库券、国家重点建设、财政、特种、定向、保值、转换等,累计余额达3300亿元。
    主要特点
    国债是债的一种特殊形式,同一般债权债务关系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从法律关系主体来看
    国债的债权人既可以是国内外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也可以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的以及国际金融组织,而债务人一般只能是国家。
    希望可以帮助你!具体解释http://baike.baidu.com/view/43705.htm

  • 名词解释:

    (Bonds / debenture)是一种金融契约,是、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同时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的本质是债的证明书,具有法律效力。购买者或投资者与发行者之间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发行人即债务人,投资者(购买者)即债权人 。
    是一种有价证券。由于的利息通常是事先确定的,所以是固定利息证券(定息证券)的一种。在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可以上市流通。在中国,比较典型的是国库券。人们对不恰当的投机行为,例如无货沽空,可导致金融市场的动荡。

  • 的名词解释

    是由国家机关、金融机构、社会团体、企业为了筹集资金向投资人出具的,保证在一定期限内按照约定的条件,到期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有如下种类:
    1.按发行主体,可划分为:国、地方、机构、企业(含公司)和国际。
    2.按表现形式,可划分为:附息、贴息,可转换公司。
    3.按还期长短,可划分为:短期、中期、长期、超长期。
    4.按募集方式,可划分为:公募和私募。
    5.按是否流通,可划分为:可转让和不转让。
    6.按是否担保,可划分为:有担保证券和无担保证券。
    7.按是否超越国境,可划分为:境内发行的和境外发行的。

  • 国债的名词解释?

    国债,又称国家公债,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国债是由国家发行的,是中央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是中央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由于国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
    国债
    是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中央发行国债的目的往往是弥补国家财政赤字,或者为一些耗资巨大的建设项目、以及某些特殊经济政策乃至为战争筹措资金。由于国债以中央的税收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因此风险小,流动性强,利率也较其他低。
    分类
    我国的国债专指财政部代表中央发行的国家公债,由国家财政信誉作担保,信誉度非常高,历来有“金边”之称,稳健型投资者喜欢投资国债。其种类有凭证式国债、记账式国债、电子式国债三种。
    简史
    我国最早是从清朝末期开始发行国内公债并大量举借丧权辱国的外债。 由中国领导的红色政权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也曾多次发行公债,如1932年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曾分2期发行总额为180万元的“革命战争短期公债”。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债发行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刚刚建立的1950年,当时为了保证仍在进行的革命战争的供给和恢复国民经济,发行了总价值约为302亿元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第二阶段是1954-1958年,为了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分5次发行了总额为3546亿元的“国家经济建设公债”。第三阶段是1979年以后,为了克服财政困难和筹集重点建设资金,我国从1981年起重新开始发行国债。截止到1995年,共发行了8种内债,有国库券、国家重点建设、财政、特种、定向、保值、转换等,累计余额达3300亿元。
    主要特点
    国债是债的一种特殊形式,同一般债权债务关系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从法律关系主体来看
    国债的债权人既可以是国内外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也可以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的以及国际金融组织,而债务人一般只能是国家。
    希望可以帮助你!具体解释http://baike.baidu.com/view/43705.htm

  • 零息的名词解释(急用!)

    也叫纯折现 是指不发券息到期还票面价值的

返回顶部